恒温恒湿试验箱的水路系统是维持湿度控制的核心,若长期使用后出现水垢,会导致加湿效率下降、管道堵塞甚至设备故障。了解水垢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,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。
水垢产生的核心原因与水路系统特性密切相关。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加湿罐、喷淋管路等部件长期接触水中的钙、镁离子,当水温升高(尤其是蒸汽加湿型设备,水温可达 100℃以上)时,这些离子会以碳酸钙、氢氧化镁等形式沉淀,形成坚硬的水垢。若使用自来水作为水源,其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,每升水含 100mg 以上钙镁离子时,连续运行 300 小时就可能出现明显水垢。此外,水路系统长期不清洗会导致微生物滋生,生物膜与矿物质结合后,会加速水垢的堆积,甚至堵塞喷淋小孔,使湿度控制精度从 ±2% 降至 ±5% 以上。
水源处理是预防水垢的基础措施。优先选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作为恒温恒湿试验箱水源,这类水的矿物质含量低于 10mg/L,能从源头减少水垢生成。若条件限制必须使用自来水,需在进水端安装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器,定期更换树脂(通常每 3 个月一次),确保出水硬度降至 50mg/L 以下。对于北方高硬度水质地区,可搭配反渗透净水设备,进一步降低水中的钙镁离子浓度,使水路系统的水垢生成周期延长至 1000 小时以上。
定期维护与清洁是防止水垢堆积的关键。每周需打开加湿罐排水阀,排放残留水并冲洗内壁,避免沉淀物附着;每月用 5% 柠檬酸溶液对水路系统进行循环清洗,浸泡 2 小时后用清水冲洗,可有效溶解已形成的轻度水垢。对于喷淋式加湿系统,需每月检查喷嘴是否堵塞,用软毛刷清理小孔内的杂质。此外,恒温恒湿试验箱停用超过 7 天时,应排空水路系统中的积水,防止静态水滋生微生物并形成生物垢。
通过针对性解决水源问题并建立定期维护机制,可显著减少恒温恒湿试验箱的水垢生成,保障湿度控制精度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使其持续为环境模拟测试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支持。
上一篇:电气系统优化:确保低温试验箱稳定运行的基础
下一篇:恒温恒湿试验箱在精密仪器行业的测试应用